哈工大报讯(土木 文/图)11月21日晚18:30,“土木之光”论坛“听老校长讲述哈工大的故事”在二区主楼B12举行,本期讲座嘉宾为哈工大原校长――杨士勤教授,杨士勤在讲座中与每一位前来聆听讲座的学生一起回顾了哈工大30年来的风雨征程,追溯了哈工大人30年来的拼搏与创新。
杨士勤在哈工大校长这个责任重大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工作了17年,带领着全校师生走出了“文革”与“南迁北返”之后学校所经历的困难时期,创造了哈工大历史上第二个黄金时代。他从一名哈工大学生走到哈工大校长,40多年里,杨士勤用自己的经历述说着哈工大的变化,他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这片热土,看到如今桃李满园,他感慨万千,他激昂的话语带动了整个会场的气氛,至始至终,每一位同学都在认真的聆听,两个多小时的演讲高潮迭起,掌声不断。
杨士勤首先讲述了哈工大的发展历史:1920年建校,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工业命名的高等学府,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,工大为当时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。从50年代的辉煌到60年代文革的冲击,再到69年的被迫南迁,以及后来的教师队伍北返的困难经历,他用一个个精彩的例子连接起了哈工大的历史。
1985年是工大历史上一个十分困难的年头,当时学校资金不足,很多教师要求转调,杨士勤就是这个时候上任校长职位,可谓“受命于危难之间”。为了鼓舞教师队伍的教学积极性,学校首先在思想、作风、学术等方面开展了民主建设,而后加强通讯手段,采取了事业留人、感情留人、待遇留人等一系列措施稳定了教师队伍。他还带领学校进行了一次次的改革,从加大科研力度到硕士、博士生的扩招,从校园的扩建到哈建大的回归,哈工大真正实现了“一年一小变,三年一大变”的构想。谈到这里,老校长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政策的制定要着眼大的方向、大的利益,那些小的问题和矛盾应该放在之后考虑。正是因为我们稳定了教师队伍,才有了哈工大的今天。”
“以校建区,以区补校,校区共建,一校两制”将学校与园区有机结合的决策,加速了哈工大的发展,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,又使校园的基础设施和人文风貌有了很大的提高,一校三区的格局也不断地形成了。谈到改建原动物园、工大校区的时候,杨士勤幽默地说:“大家都说动物园里走出一批野兽,走进一批教授。”
1999年,哈工大正式评为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。回忆这一段历史时,他显得很兴奋,我们从他的话语中了解到机遇的来之不易和工大为之所做的付出。他给大家提出了一个思考题:“哈工大靠什么进入中国前9所大学?”――“正是培养的学生的质量”,每一个同学都看得出校长给出答案时流露的自豪之情。
哈工大30年风雨兼程,蒸蒸日上。杨士勤对我们这一批学生也提出了希望和要求。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学习,拼搏进取,为哈工大争光;能够团结合作,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;能够继承传统,勇于创新,成为国家所需的人才。
“老校长,您如何看待出国留学,您的前卫观念与您出国经历有关吗?”,“您如何看待哈工大的现状?”,“您对我们工大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建议,我们应该做些什么?”。在提问环节中,就观众提出的问题,杨士勤一一做了仔细的解答。他的谆谆教诲使每一位同学对工大的未来充满了希望。
最后,杨士勤表示,哈工大一定会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,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一定会把哈工大建设成为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!他还给土木之光论坛留下了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”的题词,与大家共勉!

杨士勤作讲座